09 December 2005

大学排行榜(四)

(丙)争议(中)

上海交通大学采用的评分标准,对拥有医、理、工科系的大学较为有利,因为它的标准给予在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杂志发表的论文很高的权重。对于文、商、法、艺术等领域的学术人员,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并不是他们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。虽然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小组给那些侧重文、商、法科系的大学“特别处理”,依然改变不了他们评分标准上的缺陷。正因为如此,类似伦敦经济学院这样的知名大学,竟然无法入选世界首200大学。

批评者还认为,为何只是考量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的得奖人?一些得奖人在数十年前就读的大学因此得益良多;一些得奖者在数十年前进行研究的大学因此获得分数。可是,我们如何能够以一所大学从前的成就来评定它现今的水平呢?校友得奖为何成了教育素质的指标呢?此外,上海交通大学的评分标准,让大型学校占有较大的优势。

除了评分标准的合理性,标准的权重也是争议的重点。例如,为何同行的评价占了40%而不是更多或更少?为何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占了总分的30%?美国的全国意见研究中心就老实不客气地批评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,指它所采用的评分标准权重“缺少可靠的实际或理论基础”。一般的排行榜采用的是主观赋权法,即根据经验确定权重。相同的标准和数据,采用不同的权重,就会得出不同的排名,争议在所难免。

实际上,就连数据本身也是争论的焦点。有人怀疑,一些大学为了提高排名而在数据上做手脚。为大学排名的机构,也尽量使用特定的研究方法和计算公式,以得到一般人认为“合理”的排行榜。处理数据的疏失隐隐然在11月11日的《泰晤士高教增刊》中获得证实。莱斯大学对每一个学生投入的资金位列美国的首五名,在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的排行榜上,财务资源这一项却排在20名以外,叫人费解。不论是数据的真伪,还是处理数据的方法,都在人们的质疑之列。

排名的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会带来争议。上海交通大学的200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里头,美国大学在首20名占据了17个位置。美国大学的优越排名,无疑有利于它们在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,其他地区的大学难免会感到压力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5年12月8日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