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 December 2005

大学排行榜(三)

(丙)争议(上)

大学排行榜是客观的吗?这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。让我们先看一看几份排行榜的衡量标准吧!

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的评分标准包括同行的评价、毕业率、录取率和学生的素质、师资、对每名学生的资金投入、校友捐款率等18项。每项评分标准的权重常常变动,以2005年的标准为例,同行的评价、毕业率、录取率和学生的素质、师资四项便占了80%,其中的“声望指标”,即同行的评价一项便高达25%。

《泰晤士高教赠刊》2005年的评分标准只有6项:同行的评价(40%)、雇主的评价(10%)、国际教员比率(5%)、国际学生比率(5%)、师生比率(20%)及教员论文被引用比率(20%)。

虽然这两份排行榜的标准明确,不过除非能够证明评分标准及权重皆合理,并且数据可靠,否则说它们是客观的还言之过早。就同行的评价而言,质疑者常提出的疑问包括了:为什么由这些人来评价?换了一批人来评价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?评价者对“好”大学的认知是否因人而异?

再说国际教员或学生比率,充其量只能证明大学“国际化”的程度,未必和大学的素质成正相关。况且,某些拥有大量外国移民或难民的国家会否因此而在这个项目占优呢?

此外,不少排行榜以名气和财富作为直接或间接的评分标准,强调这两个项目会否导致学术界出现“出名者愈出名,富有者愈富有”的现象?重要的是,名气和财富是否足以在鉴定大学的素质时,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呢?

如果以学术因素作为标准又如何?上海交通大学的排行榜就是以学术为指标:
1. 教育素质,以1901至2000年之间,获得诺贝尔奖和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(Fields Medal)的校友人数为标准。(10%)
2. 教员素质,其中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得奖人数占20%,教员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占20%。
3. 研究成果,其中发表于《自然》与《科学》杂志的论文占20%,收录于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论文占20%。
4. 以上5个学术方面的表现对学术人员的比率。(10%)

这样的标准总该没有问题了吧?不见得!一些疑问还是不好解答的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5年12月6日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