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May 2005

英国大选絮语(二)

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1787年曾说过:“我们的政府建基于民意之上,我们应维护这一正确的信念;如果非要让我选择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,或是没有政府的报纸,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”。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杰斐逊把报章和民意挂钩、把新闻自由视为政府正当性的基础。有趣却也教人佩服的是,杰斐逊在任期内遭到报章的批评以至于人身攻击,但他对抨击他的报章抱持宽容的态度,以证明舆论自由和治国有方的政府是相容的。

时至今日,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,大众传媒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杰斐逊发表上述名言的年代。大众传媒的传播力量无远弗届,对普罗大众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。现今的政党更懂得充分运用各种传播管道,向选民广泛地传达它们的讯息,进而影响选民手中一票的去向。

就以英国本次大选为例,政党不论大小,它们的领袖和候选人在奔走于各地时,全国的选民也通过电视、电台、因特网和报章,了解他们的行程和发表的言论。一场在某地进行的竞选活动,经过电视的转播或报章的报导,便成了遍及全国的宣传大会。

各参选政党在极力争取传媒青睐以吸引选民的当儿,各传媒也力求以丰富及多元的内容来吸引更多读者。最教笔者感到兴趣的是传媒的新闻呈现方式。某家电视台在报导工党领袖布莱尔的竞选新闻时,新闻画面显示的是他正专注地聆听选民的心声。镜头一转,保守党领袖霍华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从巴士上走下来,随即在街道上及商店内和选民们握手问好,然后又匆匆忙忙地乘搭巴士离开。接着就有店主批评霍华德的这种访问方式对他们带来干扰。虽不明言,电视台的政治立场倾向已是昭然若揭,而如此的新闻呈现方式,难免会影响选民对两党的印象。

英国固然强调新闻自由,但是各别传媒拥有本身的政治立场或倾向并不出奇。中立派、偏左派或偏右派,大家各得其所。作为读者或观众,我们希望传媒保持独立和客观的立场。可是,一旦涉及传媒业者的商业利益、编采人员本身的认知与观点,某种程度上的偏颇就难以避免。或许,我们可以要求的是,让传媒工作者有着最大的自由,本着专业的操守,尽最大努力,恪守独立且客观的立场。退而求其次,也要让读者有选择不同立场传媒的自由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5年5月25日

18 May 2005

英国大选絮语(一)

作为民主政治实践的重要形式,大选往往是民主国家里极受关注的活动。英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先行者,更是许多国家民主制度的滥觞,再加上过去强大的国力,以及现今对国际格局还存有的一定影响力,她的大选也受到关心国际局势发展的人士之瞩目。

笔者身在英国,今年春天有幸亲身见证了英国举行大选,正好趁此机会借观察这场大选,比较两国大选的异同,然后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诸位读者一起探讨,以期借它山之石以攻错。本文先浅述大选的氛围和现象。

从2005年4月5 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将请求女皇解散国会开始,到5月5日投票,本次的英国大选竞选期长达1个月。以竞选期而言,英国比大马稍长,但是所散发的气氛却不如大马来得“热闹”。在大马,一旦国会解散,各政党的海报便在大街小巷张挂起来,巨幅告示牌和党徽模型也在路边竖立起来。提名日过后,候选人的海报更犹如铺天盖地,叫人怎么也避不了。不论是大城还是小镇,一片举办嘉年华会的景象。

在英国,不晓得是因为人们觉得如此的宣传方式有碍市容,还是因为性格较为保守的英国人不惯于如此“铺张”的方式,或是基于环保意识让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会制造大量“垃圾”,抑或是多年的实践早已让他们的激情沉淀,笔者在大选期间看到的只是在街灯柱上挂着小小的塑料牌子,写着类似“请投绿党一票”或“苏格兰社会主义党”等单调宣传标语,以及置入信箱里的政党传单。除此之外,类似大马般沸沸扬扬的“宣传物品攻势”难得一见。

那么,各政党如何在大选中角力呢?它们提出了各自的竞选宣言,在移民、税收、反恐、伊战、医疗、交通、环境、教育等重大课题上表述自己的立场,并抨击其他政党的宣言,在野党更对执政党的表现大加挞伐。政党领袖和候选人游走各地会见选民,在购物中心聆听选民的意见与投诉,到电视台接受主持人的访问和观众的质询,有的还进入校园和学生及学术人员对话。

相对于通过媒体和海报等单向的宣传方式,英国大选有的是更多的政党和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互动、政见和立场的比较。少了无孔不入的宣传物品,少了几分令人眼花缭乱的激烈气氛,却多了几分思考的深度,这当中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5年5月1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