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 August 2006

重点和焦点

对某个事件或现象的思考,应该先确认该事件或现象所传达的核心问题,然后在不脱离这核心的前提下,才旁及其他相关的部分。任何的思考和议论,一旦违背了这样的原则,必将导致失去重点和模糊焦点的下场。我们不妨以最近发生的博特拉大学暴力事件作为探讨的个案。

发生在博大的学生纠众滋扰学生暴力事件之所以会受到高度的关注,关键在于那不只是一宗暴力事件,而且是一宗发生在大学校园内、涉及大学生对他人使用暴力的事件。

对于任何一个国家,大学都有其作为学术、文化和文明殿堂的象征意义。一所大学即使无法执国际学术之牛耳,至少也该展现学术机构应有的庄严操守、文化机构应有的崇高素养,至不济也要成为一国文明水平的最高指标。恰恰好博大的学生暴力事件展示的却是野蛮和低俗,否定了这一非常基本的要求。

若要从世界各种宗教、文化和思想中寻找几个最能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价值,肯定少不了正义与和平。当一群大学生使用暴力去骚扰并欺凌眼中的敌对方,首先就违反了和平这一价值,尤其是在“敌对方”完全没有侵害到他们的情况下使用暴力。

对这起暴力事件的调查,首先就应该确认是否有人使用暴力去侵犯他人、谁涉及使用暴力、为何使用暴力。偏偏我们看到的是,有关的调查工作却从质疑受害者的身份下手,似乎在向大众宣示,只要受害者的身份有可疑之处,施暴者的行为就是可取的。

这无异于把和平这一价值从我们的信仰和思想体系中排除出去。从社会管理和规范的角度而言,它更是最错误的示范,让人们以为施暴者会受到纵容。因此,一旦问题的焦点从“你为何对他人使用暴力?”,变成了“为何你在那儿出现才让他人对你施加暴力?”,那么我们不但是纵容了暴力,更践踏了正义。为了维持公义而制定的条规,却对受害者施加了暴力以外的再度伤害。

难道因为受害者所代表的不是注册团体,就可以对他们施加暴力?此外,为何要询问摄下暴力录像的人把录像交给媒体而非校方的原因?难道把录像交给校方,暴力就不再是暴力?

暴力事件已经破坏了国家的声誉,那就千万不要让调查工作因为放错了重点和模糊了焦点,而对国家的声誉落井下石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8月2日

1 comment:

Mee Ling said...

Nice to meet this blo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