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 July 2006

法与信

上周六,第11条款联盟在新山举行“联邦宪法维护全民权益”座谈会。另外300多人在举行座谈会的酒店外示威抗议,结果座谈会提早一个小时半结束。比起第11条款联盟上回在槟城举行的座谈会因反对者的示威抗议而被迫取消,此次的事件算是有一些改进。

反对第11条款联盟的团体和人士,常把该联盟的成立和行动,看作是企图插手回教事务,甚至是要教导穆斯林如何奉行他们的宗教。这样的观点不免让人费解,因为联邦宪法第11条款的内容是关于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,怎么会牵扯到“插手回教事务”去呢?

其实,问题的症结,既有大马国情的因素,也有近期的一些事件作为诱因。国情方面,是由于我国存在世俗和回教两套并行的法律。事件方面,近期就有慕迪争尸案和阿兹丽娜 (丽娜乔) 申请转换宗教信仰的官司。这些事件形成了世俗与回教两套法律模糊的交接地带。

以丽娜乔官司为例,反对第11条款联盟的团体和人士所考量的是,类似穆斯林转换宗教的事件属于回教事务,因此必须以《古兰经》、《圣训》和回教法为依归。若用宪法来诠释回教事务,那意味着约束穆斯林的是世俗法律而非回教本身。

况且,第11条款联盟的成员虽有穆斯林,却以非穆斯林为主。一旦第11条款联盟介入丽娜乔官司,就被简单地看作非穆斯林企图“插手回教事务”。更有无限上纲者担心,若第11条款联盟的诉求成功,那会导致穆斯林任意“进出”回教,来逃避他们作为穆斯林的责任。

这种情感和思维上的简化与直接反应,可以理解,却让人难以接受。因为它意味着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,拒绝与“非我族类”沟通的独尊心理,以及排斥异议的恐惧心态。

然而,即使是由同文同种的公民所组成的社会,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思维;更何况是多元的社会?我们无可避免地须要以理性和开明的态度来与他人对话,而非采取激烈又充满敌意的方式来与他人对抗。

一个自由的民主社会里,人们有提出诉求的权利,也可以通过示威来表达自己的心声。只要以守法为前提,以互相尊重为基础,诉求或示威都不值得大惊小怪。

不过,请不要把普遍的法律和个人信仰的问题,刻意说成纯粹是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课题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7月26日

19 July 2006

梦想气球升空了

运动场上的竞技,很多时候不纯粹是参赛者之间的比较,反而会被当作是国与国之间的比赛,或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。如此的思维,往往在参赛单位之间的关系紧张的时候,最能显现出来,例如冷战期间的东西方两大集团,莫不以运动项目作为耀武扬威的手段。

另一方面,一些在政治或经济领域较为落后的国家,也尝试通过体育竞技来和强国一争长短。即使无法和强国并驾齐驱,只要能挤入“强国”之流,也算是与有荣焉。

因此,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国内某些人会热衷于追求“让大马进入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圈”的梦想。试想想,国际足总有207个会员,能进入决赛圈的只有32支队伍。那么,进入决赛圈不就是成为 (足球)“强国”的指标了吗?

比起政治和经济,运动领域给予小国、弱国更广泛的竞争机会。本届世界杯足球赛,美国这个政经强国的成绩,却比不上厄瓜多尔和加纳等政经实力远远落后于她的国家。能在全球盛会上“超越”美国,可说是吐气扬眉吧?

然而,看看美国在世界杯的成绩,再看看世界上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状况,我们不得不承认,要在运动项目上有所成,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致的目标。金钱的投入固然重要,却不是成功的保证。运动项目的发展,是一个从推广、普及、选拔、培训、研究以至于管理的整体系统。系统的不完善,必将导致弊病的产生。多哥队在本届世界杯期间所上演的闹剧,就是例证。

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大部分国家都会选择性发展数个重点运动项目。在鉴定要重点发展的项目之后,就该拟定妥善的长远发展计划,通过建立健全的发展系统,用五年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,来落实计划,达到目标。

可是,推广和普及运动项目以栽培更多可供选拔的人才这种基础工作,不是短期内可以看见成果的。政治人物却总倾向于靠有形的建设来为自己赚取政治筹码。4亿9千万用来在全国的中小学和社区推广重点运动项目,或许要十几二十年才能见到羽球之于印尼、乒乓之于中国的成果。同样的数目,用来开办体育训练中心,却是短期内即可以宣扬的“政绩”。

问题是,这样的发展策略正确吗?值得吗?对于大部分人民来说,那只不过是升上空中,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气球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7月19日

12 July 2006

世界杯密码

世界杯足球赛终于落幕了。不晓得是否是《达文西密码》风潮之所及,本届赛会充斥着各种关于世界杯密码、魔咒、定律等的资讯。这些赛会的“点缀品”,有时候还要比场上的竞赛来得精彩。

对于未来和未知的事物,人类总抱有好奇和恐惧的心理。因此,星象、命理、占卜等预测未来的方法,不论古今中外,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即便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宣扬的理性与科学,充其量也只能为这些古老的方法贴上神秘、非科学的标签,然后和他们并存。其实,科学本身又何尝不是在寻求解释或预测未知的方式?

不过,随着时代的演变,古老的艺术,也需要现代精神的包装,“预测”也要凸显它“科学”的一面。就以赛前预测哪支队伍最终会夺冠为例,有一套所谓的1982轴心论。这是一套早在1998年或更早就已经出现的预测方式。它以1982年意大利夺冠为轴心,预测与轴心同距离的左右两端年份的赛会,会由同样的队伍夺冠。

据此,1978年与1986年、1974年与1990年、1970年与1994年的冠军队伍是一样的,而成绩也的确如此。有人以此预测1998年的冠军队伍是在1966年夺标的英格兰。预测错误之后,尚可争辩1998年夺冠的法国和当年的英格兰一样,皆为主办国、皆为第一次夺标。可是,没有人去解释,为什么轴心是1982年。

本届赛会,有人弹出轴心论的变奏,把轴心论变成3964冠军魔咒。这魔咒说的是,1978与1986、1974与1990、1970与1994、1962与2002的和,都是3964,因此预测2006年冠军的方程式就是,3964-2006=1958的冠军队,即巴西。

引进简单的数学公式,看起来有点“科学”的味道。然而,以任何一个数字为轴心,把左右两端同等距离的两个数字相加,所得的和必定是一个固定的值,即轴心数值的两倍。3964这个数字说穿了也不过是倒果为因的故弄玄虚。

重重魔咒、层层密码、条条定律,有得益者,也有受害者。可是它们一起实现的话,会是怎样的局面?1982轴心论下,2006年的冠军是巴西;54×74-1990=2006 (德国夺冠年份) 的公式下,冠军花落德国。结果两队都不是冠军。

说到底,类似的预测,只不过让媒体或个人,有多一些卖弄的机会,多制造一些话题,为世界杯这部庞大的商业机器,增添引人注目的魅力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7月12日

05 July 2006

暴力

校园暴力短片在网上广为流传。一早起身,看到一群穿着校服的女生殴打另一名女生的短片,心情一下子低沉了下去。才没多久,又读到示威者恫言火烧收费站的新闻。

先不论短片的真假,短片内容显示了人们企图用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;而火烧收费站的恐吓,则是一种通过语言传达的暴力。这样的短片、如此的新闻,正是社会倾向暴力的反映。

当然,两者还是有差别的。短片里的施暴者是以群体的暴力欺负势孤力单的受害者。反之,恫言火烧收费站的人士,是处于弱势的群体,用语言上的暴力,向强势的行政单位提出诉求。

人类文明程度的其中一个体现,就是以沟通和谈判来代替暴力。曾几何时,沟通和谈判却被视为懦弱、暴力被视为勇敢、武力被当作最有效的手段?是人类的文明倒退了,还是文明又进展到另一种层次了?

小至个人生活,大至国际事务,暴力的指数是节节上升,人们对这一现象却似乎束手无策。强势的一方公然以暴力欺凌弱势的一方,弱势的一方也用暴力来拉近和强势一方的距离。以暴易暴的结果,只会让人类本身承受越来越大的危机,然而为了一时的利益或特定的目的,人们就是控制不了使用暴力的冲动。

许多人都会说,使用暴力是不对的。可是,多少人会思考社会的暴力倾向上升的原因?换个方式来说,为什么人们宁可舍弃和平的方式而采取暴力手段?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。

人类文明一路走来所建立的伦理、道德、宗教、法律和其他条规、守则等制度,为的就是带来秩序,进而为社会带来最大的利益。要让人们都遵守各种制度,就得让人们相信并且看到制度的可行性,并且产生令人满意或至少合理的结果。

当一套社会制度缺少了这样的功能,变成了束缚人们思想、言论和行动的冷冰冰教条,社会上受到打压的群体就会设法使用各种方式来突破制度的束缚。这时候,强势的一方若不遵守制度,或修改制度使之合理,反而采取非文明的手段来加强对弱势的打压以巩固自身的利益,暴力的种子就会萌芽、成长。

因此,要解决社会上的暴力现象,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人们相信并且看到,我们还有比暴力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7月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