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 March 2006

中文教育与国家竞争力

巴黎街头的一则广告这么写着:“学中文吧,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内的机会和财富。”法国有约3万人学习中文,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和高等院校约130所,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近150所,学生人数达8000。

英国政府计划在全国200多所中学开设中文班,并且拨款予100多所小学开办中文课程。早在2003年,英国就制定了中文教学大纲,据此编写中文教材《快乐中文》,现为135所中学使用,深获好评。此外,英国政府不但拨款支持大学开展中国研究和建立中国研究资料库,也计划拨款100万英镑以普及公民学习中文。

美国的俄勒冈大学和波特兰市的中小学学区获得国防部70万美元的赞助经费,开办从小学到大学的中文课程。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把中文讲得和母语一样流利,当学生到了大学时,基本上可以用中文为上课的语言。这计划将成为其他中小学和大学开办类似中文课程的模式。另一方面,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正考虑拨款13亿美元,在公立中小学开办中文和中华文化课程。

从上述的数据中,我们不难发现,世界各国无不希望乘搭中文的列车,赶上中国经济起飞的趋势,从中分一杯羹。这样的心理,推动了目前在全球方兴未艾的学习中文热潮。不管是把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,为了国家的竞争力着想,学习中文变成了重要的条件。

我国政府在大学开办中国研究所、在国小教导中文,许或是政府也看到了这股不可忽视的大潮。然而,面对着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展它们的中文课程,若我们也采取相同的方式来赶搭中文列车,试问我们有能力投入如此庞大的资源吗?我们如何确保投入资源后,获得比它们更大的成效呢?我们如何确保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呢?

在这场竞争里,我们必须了解本身的优势并加以充分发挥,才能够以较少的投入,得到更大的成效。我们的优势就在于,我们既有的中文教育体系比起这些发达国家有着更好的基础、更为完善。加上我国华人的文化保存得相对完整,在和中国人的交往上,有着文化认知上的便利。
因此,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化方面,我们在起跑点上已经领先了。若我们认清这是竞争优势,加以发展,我们还愁不能在这场竞争中占优吗?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3月29日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