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 May 2005

英国大选絮语(一)

作为民主政治实践的重要形式,大选往往是民主国家里极受关注的活动。英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先行者,更是许多国家民主制度的滥觞,再加上过去强大的国力,以及现今对国际格局还存有的一定影响力,她的大选也受到关心国际局势发展的人士之瞩目。

笔者身在英国,今年春天有幸亲身见证了英国举行大选,正好趁此机会借观察这场大选,比较两国大选的异同,然后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诸位读者一起探讨,以期借它山之石以攻错。本文先浅述大选的氛围和现象。

从2005年4月5 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将请求女皇解散国会开始,到5月5日投票,本次的英国大选竞选期长达1个月。以竞选期而言,英国比大马稍长,但是所散发的气氛却不如大马来得“热闹”。在大马,一旦国会解散,各政党的海报便在大街小巷张挂起来,巨幅告示牌和党徽模型也在路边竖立起来。提名日过后,候选人的海报更犹如铺天盖地,叫人怎么也避不了。不论是大城还是小镇,一片举办嘉年华会的景象。

在英国,不晓得是因为人们觉得如此的宣传方式有碍市容,还是因为性格较为保守的英国人不惯于如此“铺张”的方式,或是基于环保意识让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会制造大量“垃圾”,抑或是多年的实践早已让他们的激情沉淀,笔者在大选期间看到的只是在街灯柱上挂着小小的塑料牌子,写着类似“请投绿党一票”或“苏格兰社会主义党”等单调宣传标语,以及置入信箱里的政党传单。除此之外,类似大马般沸沸扬扬的“宣传物品攻势”难得一见。

那么,各政党如何在大选中角力呢?它们提出了各自的竞选宣言,在移民、税收、反恐、伊战、医疗、交通、环境、教育等重大课题上表述自己的立场,并抨击其他政党的宣言,在野党更对执政党的表现大加挞伐。政党领袖和候选人游走各地会见选民,在购物中心聆听选民的意见与投诉,到电视台接受主持人的访问和观众的质询,有的还进入校园和学生及学术人员对话。

相对于通过媒体和海报等单向的宣传方式,英国大选有的是更多的政党和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互动、政见和立场的比较。少了无孔不入的宣传物品,少了几分令人眼花缭乱的激烈气氛,却多了几分思考的深度,这当中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5年5月18日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