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 April 2006

教育季节谈教育

我们的国家常会出现一些“季节性”的课题,一阵喧闹之后,不是不了了之,就是草草收场,又或者反反复复、没有定论,然后由其他课题取代,同时等待重新出场的机会。

最近可说是教育课题的季节。董总与全国校长职工会之间的纠纷、校长被指责贪污、政府会考成绩放榜后的荣耀、伤悲与争论、申请大学科系(尤其是医学系)的课题既有“演习”又蓄势待发、教育部先是表示有意检讨考试制度,接着有意划一全国学校所征收的学杂费。凡此种种,都足以让举国上下沸腾一番。

无可否认,我国政府十分看重教育,也常为国人勾画出远大的教育前景。面对各种课题,政府也信誓旦旦会好好处理。然而,若我们无法从心态和方法上对症下药,不但美丽的教育前景难以实现,再多的教育方案也不过是事倍功半,甚至徒劳无功。

就以消除过于注重考试这一弊病来说,教育部提出的方案是减少考试科目,允许某些科目进行校内评估。想当初教育部增加考试科目的时候,不也可以提出堂皇的道理吗?增加科目是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、塑造更自主的学习风气、让学生拥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……如此的目的不好吗?

其实,只要心态不改,不管考试的科目多或少,过于注重考试的弊病就会依然存在。这样的心态从何而来呢?现今社会,一纸文凭成了衡量个人成就的重要标准,也是求职的重要通行证。考试不但决定了我们能否得到一纸文凭,考试成绩更成了称量文凭分量的指标。更甚的是,考试不但被用以衡量个人,还变成了家长、学校、县市和州属之间互相评比的工具。

当我们把求学——考试——升学设定成每个学生的共同和最佳道路,强调学生的任务只是专心念书,然后考获好成绩,而没有为学生开拓各种不同的个人发展空间,没有为“成就”设定多元的定义,我们无异于在强化过于注重考试的心态。

只要考试成绩还是衡量个人“成就”、决定个人“前途”的不二法门,过于注重考试的心态将继续存在。只要这样的心态还在作祟,即使减少了考试科目,学生、家长、县市、州属依然可以在几个考试科目上一较高低。这样的方法,解决了什么问题呢?

等待下一个教育课题的季节……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4月5日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