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 March 2006

天桥上掉下的疑惑

工程部长三美威鲁日前披露,内阁已经委任一家德国工程顾问公司,调查并解决第二中环公路甲洞高架天桥的问题。有关的公司承诺在4个半月内完成任务。政府除了缴付4000万令吉予该德国公司,也将支付500万令吉予之前提供咨询服务的另一家英国公司。

甲洞高架天桥自2004年5月被发现梁柱出现裂痕,至今延宕超过21个月。工程部先后委任了4家外国工程顾问公司来调查该问题,维修工程却尚未进行。其中,英国的Halcrow公司建议修补梁柱上的裂痕和进行一些巩固天桥的工程,所需的费用约1800万令吉。德国的Kohler & Seitz公司则认为修补工程应该更全面,以确保天桥的长期结构安全,但是所需的费用高出许多,约4000万令吉。

一直到天桥于今年2月4日第二度关闭时,人们常听闻的是Halcrow的修补和局部巩固方案,而工程部似乎也倾向于这个比较“廉宜”的方案。这间接带给人们的印象是,天桥的问题不算太过严重。现在内阁却决定委任德国的Leonhardt, Andra & Partners公司来进行修补工作,而费用是Kohler & Seitz估计的4000万令吉。这是否意味着,政府终于决定采用Kohler & Seitz提供的方案?还是由Leonhardt, Andra & Partners重新调查,再提供另一套方案?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人们不禁要问:当初决定采用Halcrow的方案,到后来更换方案,间中的理由是什么?内阁决定采用更全面、更昂贵的方案,是顾虑到天桥使用者的安全,还是之前工程部的决定过于乐观呢?如果可以在4个半月内完成维修工程,为何过去21个月以来,维修工程却没有进展?为何主事的工程部会对维修方案拿捏不定?为何最后要劳烦首相要求大马工程师局介入,才能拍板定案?

对于维修工程的拖延,有一种说法是,有人同情承包商的处境,担心承包商无法负担高昂的维修费用。然而,工程出现问题,承包商有着不可逃避的法律责任,更何况调查已经显示问题出在天桥的设计上?若要对承包商讲人情,那谁来对纳税人的金钱和天桥使用者的安危做交待?

当初错误的决定,导致维修费用由1800万令吉变成4500万令吉。两度关闭耗巨资兴建的天桥,更造成重大的公信力、时间和金钱损失。即使政府基于公众的安全而愿意缴付这笔费用,但是政府也应该追究各造应负起的法律责任,给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。

原载《南洋商报•言论版》2006年3月1日

1 comment:

添健 said...

最新消息:天桥局部通车了。(维修工程完成70%
甲洞高架天桥局部通车
) 可是,当初的疑惑还是疑惑。